你的外卖变贵了吗南宫28官网- 南宫28官方网站- APP下载?美团、京东、阿里混战半年

2025-10-01

  南宫28官网,南宫28官方网站,南宫28APP下载从年初几毛钱一杯就能薅到的咖啡,到各种满减券后价格几块钱的外卖,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,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点单习惯。

  半年间,三大巨头你追我赶:京东杀入搅局,美团被迫迎战,阿里凭“淘宝闪购”强势崛起,一场真实版的外卖“三国杀”轰轰烈烈上演。

  9月24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《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(征求意见稿)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这一政策信号,恰好映照出过去半年外卖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
  《IT时报》记者当时测试,同一份套餐,京东售价21.3元,美团26.3元;库迪咖啡在京东仅需5.9元,而美团则要13.99元。靠着低价、骑手权益和20分钟未送达退款等策略,京东迅速抢走一批尝鲜用户。

  但到了9月底,京东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。9月29日,《IT时报》记者实测,点同样一份套餐,叠加各种优惠券和平台自带补贴后,美团售价18元,京东21元,淘宝闪购17.5元,而最便宜的竟是大众点评于9月10日重启的“品质外卖”服务,叠券后仅需15元。

  一杯瑞幸咖啡的价格也逐渐趋同:美团13.3元、淘宝闪购13.4元、京东14.9元。

  半年时间,价格战的硝烟虽未散尽,“便宜”已不再是京东的杀手锏。截至目前,京东外卖已覆盖350个城市,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,但与美团1.5亿单、淘宝闪购1.2亿单的峰值相比,存在明显差距。

  9月29日,《IT时报》记者在多平台实测发现:相比补贴最激烈时“普惠”的状态,如今三家平台的外卖价格“各有千秋”,尤其是红包、满减、商家定价与平台补贴多重叠加后,价格呈现出“无序波动”,同样的一份餐,有的比当初补贴最猛烈时贵了几块钱,有的则便宜了一点。

  外卖是否“真便宜”?更多体现在能否抢到大额补贴红包的“薅羊毛”时刻,而不是日常点单的长期优惠。

  行业整体却在高速膨胀。美团方面披露,2025年初,行业订单规模约1亿单,到7月已飙升至2.5亿单,8月更是逼近3亿单。规模的暴涨,正是这半年间补贴大战的直接产物。

  多位骑手向《IT时报》记者表示,过去几个月明显感受到各大平台对骑手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。

  上海美团骑手阿峰(化名)观察到,京东入局后,美团单量曾一度下滑,但七八月叠加天气因素,单量回升,“最多的还是餐饮和奶茶单”。他印象最深的是,今年夏天,美团针对骑手推出了以往没有的“长线活动”,“七八月完成对应单量,能拿到6000多元的奖励”。

  外卖大战这几个月,补贴和奖金都翻倍了。上海饿了么骑手小飞(化名)回忆,补贴高峰期时,每单收入几乎翻倍,日薪可达500至1000元。另一位上海美团骑手潇潇(化名)则每天接单30至40单,若跑夜宵班则可达50单,3~5月,平均每月能有7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,在站点里属中上水平。到了最忙的7~9月,收入最高时一个月能超过9000元。但多劳多得需要付出更长的工作时间,9月28日暴雨天,她一口气送了65单。

  8月25日,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宣布,将为全国骑士补贴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,补贴比例最高至100%。今年10月,社保补贴将在首批城市落实,年底前覆盖全国直营城市。

  此前,美团曾宣布今年年底养老保险补贴将推广全国,预计覆盖超过百万骑手。8月19日,京东宣布,已为15万全职骑手缴纳“五险一金”,且由京东承担所有费用。

  长期来看,平台补贴不可持续,骑手收入将逐渐回归常态,但在价格和补贴竞争之外,能变相推动骑手提升福利待遇和就业保障,是“三国杀”半年后令人欣喜的一面。

  毕竟,规模整体增长对于骑手而言,意味着更长的工时和更高的劳动强度,他们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和制度保障。

  当补贴退潮,单量和收入逐步回归常态时,不少骑手对未来仍心存不确定。最近小飞选择用多年跑外卖攒下的积蓄开了一家烧烤店,寻求更稳定的生活。

  此前采访中,很多中小商家都向《IT时报》记者直言,在“补贴内卷战”中被迫承担更高成本,生存压力加剧。

  百胜中国2025年上半年餐厅利润率为17.4%,同比增长80个基点,经营利润增长10%。公司表示,这一表现部分得益于通过自有App及第三方外卖平台拓展的外卖业务。

  瑞幸咖啡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,公司总净收入为123.59亿元,同比增长47.1%,单季度营收创下新高。GAAP净利润达12.51亿元,同比增长43.6%,数据显示,二季度瑞幸咖啡外卖订单占比超过30%,较上一年同期的17%实现大幅增长。

  蜜雪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,上半年,蜜雪集团实现收入148.7亿元,同比增长39.3%;净利润27.2亿元,同比增长44.1%。蜜雪冰城高管坦言,公司一直在密切关注外卖大战的影响,积极与加盟商协同,显著推高了国内店均营业额,增量订单也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。

  另一个有“意外收获”的是顺丰同城。8月20日,顺丰同城公告称,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超100%,收入增幅超过45%,并直言这一亮眼表现源于“实时配送行业加速发展、需求快速增加”。作为行业“中立者”,顺丰同城既能承接京东的订单,也不拒绝美团和饿了么的业务,在混战中反而赢得更多机会。

  高盛曾预测,仅今年第二季度,美团、阿里、京东三家在外卖方面的投入会达到250亿元。8月下旬,美团、京东、阿里陆续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,据媒体估算,三巨头在外卖大战中的营销开支可能超过250亿元。

  美团的财报最先引发市场震动。二季度营收918.4亿元,但经调整净利润为14.93亿元,同比大降89%,远低于市场预估的98.5亿元,美团直言,“本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”是利润骤减的根源。

  作为正面战场的对手,京东同样付出了代价。二季度营收3567亿元,同比增长22.4%,但归母净利润却降至74亿元,同比下滑49%。

  相较而言,最晚入局的阿里却成了最坚定的参与者和最大的获益者。二季度营收2476亿元,同比增长2%,归母净利润335亿元,同比下降12%,但幅度可控且符合预期。外卖业务的突破成为最大亮点: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1.2亿单,月活用户暴涨20%,市场份额从年初不足20%迅速提升。

  一个季度便烧完250亿元,然后呢?美团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,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将出现大幅亏损。“我们预计短期内竞争仍将持续,并对财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。”

  这种担忧,或许正是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对饿了么、京东、美团等外卖平台进行集中约谈的原因。如果投入数百亿,最终是“一鲸升万物落”,终不是良性的市场状态。

  《IT时报》记者并未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上找到《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(征求意见稿)》,但在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提到,征求意见稿明确并落实平台对商户的管理责任、保障配送员权益,针对平台“内卷式”竞争问题,明确了对价格促销管理的要求,包括确保促销活动公开透明、促销规则公平合理等,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。

  如果说财报勾勒出的是资本市场的冰冷数字,那么用户、骑手的切身感受就是这场外卖大战最真实的注脚。用户记住的,是抢到大额红包时的“薅羊毛”快感;骑手经历的,是补贴潮水涌动下收入的短暂攀升,随之而来的高强度与不确定,但也看到了保险、福利等权益逐步落地的曙光。

  半年鏖战,赢家似乎还未真正出现,但行业的生态已经在悄然重塑。平台们不得不在补贴与亏损之间寻找新的平衡,从而将竞争转向价值与责任。

  或许“外卖大战”最终能带来的,不只是短暂的低价和红包福利,而是一次对用户、骑手与平台关系的重新定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南宫28官网- NG南宫下载链接- 南宫28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